PG电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讯(通讯员 伍宏贤)近日,由汉中摄影人李平主编的《汉风古韵》人文纪实摄影画册由中国图片出版社出版发行。
李平作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与艺术摄影委员会顾问,同时也是汉中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凭借深厚的摄影造诣与对家乡汉中炽热的赤子之心,凝聚汉中老、中、青三代摄影人的智慧与心血,历时多年,从1000余幅(组)投稿作品中精挑细选近300余幅(组)佳作,最终铸就这本文化巨著。画册采用优质铜版纸精心印制,质感厚重、大气磅礴。封面书名“汉风古韵”四字,由曾任著名书法家宋宏先生题写,扉页呈现文博学者王景元先生题写的书名佳作。画册精装设计更是格调沉实,每一处细节都饱含着对汉中文化的敬畏与尊崇。
《汉风古韵》绝非传统意义上的摄影集,而是一部用镜头书写的汉中文化史诗,以三个匠心独运的篇章,缓缓铺陈出汉中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璀璨长卷。
在“历史遗存”的篇章中,117幅作品呈现出古汉中近40处遗存,反映出了汉中独特的地理区位,堪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汉中地处秦岭以南、汉水上游,北倚巍峨秦岭,南屏苍茫巴山,是连接中原与西南的天然走廊,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与多元文化交融的枢纽。南郑龙岗遗址诉说着120万年前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古老故事;疥疙洞遗址作为2019年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首,完整保留了10 - 1.5万年间珍贵的人类化石与文化遗存,让远古文明不再遥不可及。从战国时期的“汉中郡”,到刘邦以汉中为根基建立汉朝,“汉族”“汉文化”由此得名;楚汉战争、三国鼎立、南宋抗金等重大历史事件中,汉中皆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关键角色。古汉台、拜将台、石门十三品、古栈道遗址……众多历史遗迹在镜头下重新焕发生机;张骞墓、蔡伦墓等见证着伟大历史人物的传奇一生;城固PG电子、洋县等地出土的600余件青铜器及大量石器、陶器、玉器,无声诉说着汉中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卓越贡献。这些曾停留于课本的冰冷文字,通过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摄影作品,以鲜活灵动的姿态呈现在眼前,让我们得以清晰触摸历史的脉络。摄影师们用特写镜头聚焦历史遗存,青铜器的纹理纤毫毕现,汉中古栈道印痕依然可见,这些都被定格成永恒,成为珍贵的历史史料。
“非物质遗产”篇章生动展现了汉中文化的灵动与传承。此篇章刊发图片102幅,悉数展现了汉中8项国家级非遗,以及200余项省市非遗项目精华,从而构建起一幅丰富多彩的文化图谱。汉调桄桄唱腔高亢激昂,将秦巴山地的悲欢离合融入其中;汉中藤编在匠人指尖翻飞,经纬交织间延续着楚汉的浪漫风情;镇巴民歌在山谷间悠扬回荡,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巴山夜雨的诗意;龙亭蔡伦造纸传说故事、洋县佛教育乐、张骞传说、洋县架花烟火技艺……这些非遗项目,在传承人的坚守与政府的大力扶持下,不仅是珍贵的文化瑰宝,更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民风民俗”篇章是对汉中文化最鲜活的注脚,画册中用13组照122幅图片组成矩阵,为我们呈现出了汉中民俗风情的别样景象。汉中地处秦岭巴山之间,作为南北地理分界线与重要交通要道,加之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浪潮,使其成为汉、回、羌、彝、蒙等44个民族聚居的和谐家园。多元文化在此激烈碰撞、深度交融,孕育出独具魅力的风土人情。年庆节日里,傩舞傩戏面具后上演着天地人神的神秘对话,社火队伍高举彩灯照亮山乡的夜空;婚丧嫁娶中,传统习俗与民族特色交相辉映;饮食服饰兼具北方的豪迈粗犷与南方的细腻婉约。李平的《乡村婚礼》《巴山葬礼》组照,全景式展现了汉中秦巴山地百姓真实的生活画卷,喜庆热闹的婚礼场景与庄严肃穆的丧葬仪式,如闪电般直击人心,令人久久难忘。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既是汉中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生动缩影。
透过《汉风古韵》画册中的每一张图片,我们都能看到老一辈摄影人的坚守与新生代摄影人的创新PG电子。安子林的《龙岗寺古人类遗址》、袁超英的《扫五穷》PG电子、邹玉琪的《傩戏绝活》,董连山的《渡口》、罗汉涛的《悬台社火》等作品,皆是他们数十次深入摄影地,耐心守候的成果。画册中的每一幅作品,都精准定格了远古汉中及非遗传承的精彩瞬间,让这些濒临消逝的文化记忆得以永恒留存。此外,画册中精选的航拍大片视角独特PG电子,如雷保寿的《沧桑五门堰》、崔建荣的《褒河栈道》、石跃强的《明·汉中琉璃照壁》等,带领读者从全新维度领略汉中的绝美风光;而李明浩的《古虎头桥》、何海林的《老东关:老街与民居》、王蓬老师的《古栈道栈孔》和党涛的《背水》等黑白照片,则赋予画面浓厚的历史纵深感,让汉中古老人文历史鲜活可触。
这不仅是一本画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PG电子,一次寻根溯源的文明之旅。《汉风古韵》人文纪实摄影画册是较全面展示我市历史文化遗存,非遗和典型民风民俗的一部 图像画册,具有较高的文献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