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平台读懂一张照片,也想读懂照片背后的创作者。长久以来,拾城习惯将照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在观者面前,让他们替摄影师说话,现在,我们将这些习惯于埋头在相机背后的摄影师拉到照片前,听他们的故事,去理解藏在照片中的、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
现工作于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泰安市摄影家协会顾问,肥城市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
“拍了十八年照片了。从会按快门以后,我就阶段性地认为,摄影是构图,是用光,是巧意,是驾驭,是随心,是价值,是哲思,是气息,是生活。我觉着,得先见自己,然后再见天地广阔,最后去寻找这个世界的共鸣,就把摄影当作一种无限,有心无意地去拍,想拍就拍,说不拍就不拍了。”
这个“传统”的范围如果是指怀有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用相机驾驭摄影语言对现实生活进行记录、不过多在照片呈现方式和观看语境上进行创新的纪实摄影形式,当前看的话确实很难再突破了。
但是,世界还在发展,生活在变迁,一些现实元素的意义也在变化,即便传统纪实摄影的精神内核不变、摄影语言不变、呈现方式不变,它所记录的生活内容还是在变的。我不是摄影形式创新型的摄影师,作为纪实摄影师,是否可以这样认为,“难突破”就意味着这种艺术手段或表达方式的稳定和成熟?那就用好它,把“突破”的关注点放在影像内容上,从实践行动上将自己的摄影方式与当下的时代发展结合好,完成在当下的摄影使命。
摄影史上的相机“进化”促使了纪实摄影创作方式的“进化”,在相机“进化”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前,需要有人用当下的形式拍好当下的生活。
夏天:记得刘老师曾经是摄影老师,你觉得摄影实践对你的教学有没有促进作用?作为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摄影师,我想知道摄影专业的学生会学习什么课程?
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意在培养能独立从事摄影艺术创作,图片新闻采访、编辑,商业广告摄影、影像设计与制作,胜任社会文化、出版单位多媒体影像产品设计、制作,普通学校摄影教学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beat365平台。
开设的专业主干基础有:世界摄影史、中西艺术比较、绘画基础、设计基础、摄影技术基础、黑白摄影、摄影器材、摄影创作、新闻广告摄影等课程,以及风光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电影画面造型基础、影视短片创作、广告学概论等选修课程。
我是一个实践型的摄影师,所以我希望我的学生能拍好照片。一定要先把影像语言磨砺扎实,然后用好它。对摄影有灵性的孩子,我就建议他沉住气,用笨的方式去拍照;对摄影缺少天赋的孩子,我就建议他巧学借鉴,用聪明的方式去拍照。
周馨:很好奇你的潘庄村下到底分了多少个纵深的小题材?目前看到有王四的故事,你的爷爷,村里的各种节日、仪式等等,你是如何整理这些相互交叉的内容的?
潘庄村拍了18年,因为是自己的老家,对村里的情况比较熟悉,所以虽然拍得零散,但能很容易地编辑起来。拍摄的线路一个是面上的,就是通过扫街的形式,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偶遇,当然,如果期间发现一些有趣或有价值的线索,就再跟进。另一个是有目的地拍摄或有针对性地完善,有的是从“面”上积累出来的,比如《四季农业》《红白事》《过年》,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去完善;有的是主动跟踪的代表性人物,包括老年人代表我的爷爷奶奶、留守青年代表李海鹏、外出务工人物代表王四、支部书记王志银、村医路兴峰;有的是用图片去诠释自己的主题和思考,比如《乡村关系》;有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跟踪拍摄,比如《疫情之下》。
潘庄村虽然小beat365平台,但是人们的生活是广阔的。我从2018年开始拍摄走出潘庄村的村民,潘庄人的足迹可谓遍布全国,从事着各种行业,这样就拓展了潘庄村在中国语境下的边界。
潘庄村拍的多了,我就有了进一步的想法,无所谓“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纪实摄影”等题材,也无所谓“景观摄影”“观念摄影”等风格,就是用大量图片堆成一个舞台,然后村里的村民就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他们出演着各种角色,生活轨迹相互交织,这个故事的主角出现在别人的故事里就会是配角,构成一个乡村生活网。
姜豪:在关注和实践长期项目拍摄的过程中,你有没有总结出一些好经验和技巧,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二吗?
我觉得对于长期项目而言,不要盯主题盯太紧。要有主题心,但是不要有主题意。目的性太强的话,因为摄影师的影像形式、内容都会盯着主题转,很快会完成,这样的产出的作品就会少了生活的烟火气和拙味,没有长期项目的气质了。
周馨:除了潘庄村和桑杭村,你还打算操作新的村庄项目吗?拍摄桑杭村和拍摄潘庄村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潘庄村往南2公里,有个村庄叫桑杭村,它参与了合村并居,而潘庄村还在原地发展。我从2021年开始,和肥城市的影友们一起跟踪拍摄这个村庄从传统村落到新农村社区的变化,历时两年多,现在已经快完成了。和家乡的朋友们一起拍摄家乡的村庄,可以帮助他们提升一下影像能力,还可以给当地有关单位留下一些资料,也能够作为潘庄村发展模式的一种补充。潘庄村的影像乡土气味浓厚,传统生活信息多,是“乡土潘庄”;而桑杭村经历了政策干预,从传统村落蜕变为现代社区,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改变,是“振兴桑杭”。
我对老家肥城有着深厚感情,肥城的特产是肥桃。有了“乡土潘庄”“振兴桑杭”,从去年开始,和朋友们一起拍摄专门种植桃子的刘台村,即“桃乡刘台”,预计在今年年底完成。“乡土潘庄”是影像形式大杂烩,因为由我一个人所拍,所以视觉上还算统一;“振兴桑杭”是按照乡村搬迁故事拍摄,以情节叙事为主,有大量报道色彩;“桃乡刘台”以视觉表现和情感表达为主,我要求大家的每一张照片中必须要有桃元素,要用浪漫、诗性的影像语言去传递情感主题。
“乡土潘庄”“振兴桑杭”“桃乡刘台”三个村庄了,我还想着再和肥城市的影友们再找工业村、旅游村、新旧动能转换村去拍摄,丰富一个县域的乡村题材影像案例,这算为老家做点贡献吧,也回报肥城的影友们对我的信任和帮助。
浦峰:我一直觉得每个地方都有无穷的挖掘潜力,但就是缺少“名师”点拨开窍。你现在在教一群摄影爱好者拍农村,你的模式能总结出一套简单可行的办法复制到其他农村不?讲讲这个项目和优缺点。
我觉得可以总结的。集体创作的优点有逼着带头人保持高度集中的编辑思路并根据开展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提升大家的创作积极性和影像能力;在沟通、交流、展览、展示等方面能够发挥团队的力量,可以快速获得广阔、深度的视觉信息等。缺点是团队有影像语言不统一,个体拍摄成果和预期有偏差等。
王炳皓:非常喜欢刘老师所拍的王四,他的生活就像卡在两个大齿轮中间的小齿轮,被各种各样的“锯齿”推着转动。和你的另一个项目《潘庄村》一样,这也是一个持续超10年的拍摄。我的问题是,你希望以怎样的方式结束这些项目,拍到什么程度你会觉得“拍够了”,还是说你希望一直这样拍下去?
人在生活,故事就不会结束。有需要时,照片随时可以定主题编辑。王四是作为潘庄村的一个外出务工人物代表来拍摄的,我之前拍的主题是他在城乡之间徘徊,然后慢慢往城市里融入。现在他有房、有二胎,算济南城里人了,故事是可以结束。但是王四的故事是潘庄村的一部分,王四在老家潘庄的根还没有断,我下一步关注更多的是他与老家关系的逐渐消解。
2、山东的摄影技巧和风格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摄影技巧,也注重现代的数码摄影技术。
总之,山东摄影的特点可以总结为资源丰富、技巧多样、情感表达和行业发达等方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